康旭、谢富伟团队:西藏巨龙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为充分整合和利用矿产资源,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2021年批准原驱龙采矿权和部分荣木错拉探矿权合并为“巨龙铜矿”。前人对驱龙铜矿的成矿流体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岩成矿时代开展了研究,并探讨了成矿机制,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了基于荧光光谱、短波红外光谱、岩石地球化学、土壤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矿物化学等一系列找矿勘查技术方法的研究。然而,目前针对巨龙铜矿的研究都集中在原“驱龙”矿段,对于荣木错拉矿段的研究较少,制约了对巨龙铜矿地质特征的整体认识。
驱龙铜矿和荣木错拉铜矿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斑岩型铜矿体,即荣木错拉铜矿体为驱龙铜矿体的南延部分。因此,将两者作为同一斑岩成矿系统,开展巨龙铜矿地质特征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千万吨级斑岩型铜矿床的地质模型与矿体模型十分必要。此外,尽管巨龙铜矿找矿勘查取得了巨大成效,但矿区深边部和外围找矿前景仍不明朗。
巨龙铜矿位于拉达克—冈底斯—下察隅岩浆弧东段南缘,是我国首个单体铜金属资源量超过2 000万t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床。最新勘查成果显示巨龙铜矿是由驱龙铜矿和荣木错拉铜矿组成的一个完整斑岩成矿系统。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C2905005);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3NSFSC0798,25QNJJ3968)资助下,成都理工大学谢富伟团队联合紫金矿业集团西南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相关学者开展联合攻关,取得如下成果:
(1)结合矿区2020年以来的补充勘探成果,开展了巨龙铜矿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总结和探讨了矿床成因。
研究认为:巨龙铜矿发育于近EW向逆冲断裂带与SN向正断层系统交汇部位的中新世复式岩体中,主要赋矿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矿体在平面上呈近似圆形,空间上呈厚大柱状体,产状近直立,铜品位由浅部向深部逐渐降低;围岩蚀变以发育大量硬石膏、泥化蚀变叠加显著为特征;巨龙铜矿是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成矿系统,降温可能是铜发生大规模沉淀的主要因素。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巨龙铜矿区地质特征

巨龙铜矿16#勘探线围岩蚀变与矿化分布
巨龙铜矿地质模型与矿体模型
尽管巨龙铜矿已成为我国首个单体铜金属资源量超2 000万t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床,但其深边部和外围仍具有巨大的找矿前景。从三维地质模型和矿体模型来看,矿体主要赋存于全岩矿化的中酸性斑岩体中,矿体的厚度变化稳定,目前已施工的钻孔控制海拔为4 000 m左右,但大部分钻孔仍未穿透矿体。巨龙矿区已施工4个大于2 000 m的钻孔(ZK711、ZK403、ZK819、ZK1209),在4 000 m标高以下仍揭露了巨厚的铜矿体,如ZK1209在4 000 m标高以下揭露的矿体厚度超过800 m。此外,矿体最厚处在西侧13#~3#勘探线和东侧18#~22#勘探线区域,平均厚度超1 200 m。矿体中部厚度略薄,为900~1 100 m,整体呈“凹”形分布,在矿体边缘厚度多在500 m以下,并逐渐向两侧尖灭。然而,由于矿体北部被叶巴组凝灰岩、流纹斑岩等覆盖,在3#~8#勘探线标高4 450 m以下仍存在较厚矿体(如ZK021在标高4 363 m以下揭露出368 m厚矿体),说明矿体在北侧深部并未完全尖灭。
矿区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矿区具有明显的高值和低值磁异常区,其中低磁异常区以HC2和HC3为代表,巨龙斑岩型铜矿位于低磁异常中(HC3),该低磁异常整体呈椭圆状,磁异常值在160 nT以下,除北东方向外都被高磁异常所环绕,并与矿体范围有较好的重叠。由于巨龙铜矿黄铁绢英岩化强烈,且分布范围广,该低磁异常极有可能是黄铁绢英岩化引起的退磁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HC3异常北东方向发育串珠状低磁异常HC2,磁异常值低于180 nT,且与北东方向的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在一条直线上,显示巨龙铜矿北东侧可能存在另一个矿化中心,类似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多中心复合成矿模式,指示该异常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作者简介
验室主任。《金属矿山》青年专家学术委员,《地质与勘探》、《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成都理工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自然资源部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和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和“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及周缘铜多金属矿床的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先后参与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7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教材2部
谢富伟,成都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副主任、实验室主任。《金属矿山》青年专家学术委员,《地质与勘探》《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成都理工大学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自然资源部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和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和“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及周缘铜多金属矿床的研究与找矿勘查工作,先后参与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勘查评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各类横向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7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教材2部。
成果来源
《金属矿山》简介
《金属矿山》由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主编为中国工程院王运敏院士,现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F5000顶尖学术论文来源期刊)、中国百强报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世界著名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金属矿山采矿、矿物加工、机电与自动化、安全环保、矿山测量、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或工程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优先报道受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助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4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金属矿山》核心总被引频次位列26种矿业工程技术学科核心期刊第1位;根据中国知网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24版),《金属矿山》学科影响力位居73种矿业期刊第9位。
供稿:谢富伟等
编排:戴颖熠
审核:王小兵
推荐阅读
-
铜,压着黄金涨!
-
铜矿争夺战升级!中国‘吞下’全球过半资源,美国欧洲如何接招?
-
米拉多铜矿实现安全环保“双零”目标
-
重磅!691万吨超级铜矿启动采矿权办理,宏达股份占股三成
-
全球铜供应紧张!冶炼格局大变,谁在主导未来?
-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品位、资源量特征及其找矿勘查意义
-
铜,压着黄金涨!
-
铜矿争夺战升级!中国‘吞下’全球过半资源,美国欧洲如何接招?
-
米拉多铜矿实现安全环保“双零”目标
-
重磅!691万吨超级铜矿启动采矿权办理,宏达股份占股三成
-
全球铜供应紧张!冶炼格局大变,谁在主导未来?
-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品位、资源量特征及其找矿勘查意义
-
铜,压着黄金涨!
-
铜矿争夺战升级!中国‘吞下’全球过半资源,美国欧洲如何接招?
-
米拉多铜矿实现安全环保“双零”目标
-
重磅!691万吨超级铜矿启动采矿权办理,宏达股份占股三成
-
全球铜供应紧张!冶炼格局大变,谁在主导未来?
-
沉积岩-变沉积岩型铜钴矿品位、资源量特征及其找矿勘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