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四川筠连山体滑坡发生的可能原因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主任许冲,谈四川筠连山体滑坡诱发因素及如何利用好救援“黄金72小时”。

微信号: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复制微信号

滑坡发生的筠连县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的乌蒙山区。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带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历史上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地壳稳定性较差,地质环境脆弱,这种构造背景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条件。

在地形方面,筠连县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峭,尤其是河谷两侧和山体斜坡地带地形切割强烈,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的地貌条件。在强降雨或地震触发下,坡体失稳风险显著增加。

在气候方面,筠连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较大,且雨季集中,短时强降雨事件频发,降雨入渗导致岩石体饱和,降低了坡体的抗剪强度,成为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

据央视新闻报道,事发前当地出现连续降雨,据监测,事发前9天内8天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大量降水落到山体上后,不断通过缝隙渗到山体里。一方面使山体因增加水吸湿增重,另一方面结合部遇水出现软化、泥化现象,使得岩石之间摩擦力降低,更易出现位移、滑坡或崩塌。

灾害发生后的72小时,是救援成功率最高的时间段。最初几小时是救援的黄金起点,需快速启动应急响应,评估灾情并展开生命搜救,同时发布预警信息,防范次生灾害。

24小时内救援行动应全面展开,72小时内救援重点转向持续搜救和精准排查,利用高科技设备寻找可能的幸存者,同时对灾情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恢复工作提供依据。(徐姚  武鹏飞  黄钰琳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社新媒体中心

发布于 2025-02-10 17:18:16
收藏
分享
海报
281
上一篇:西藏首例独立钼矿——冈底斯沙让大型斑岩钼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下一篇:村庄规划中破碎耕地和低效宅基地的识别和整理研究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本站已关闭游客评论,请登录或者注册后再评论吧~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

    微信号: 后台设置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添加微信
    复制成功
    微信号: ziranziyuan1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
    我知道了
    扫一扫,支付10
    支付完成后,请等待5秒左右。手机端点此处支付!